首页

(一)意料之中(2 / 3)

听完太师的话,太保独孤信心中一声冷笑。

他颇为鄙夷地腹诽道,老家伙打的算盘真够响的,怕不是在十里地外都能听见。

在场的众人心里都清楚,这次所谓的平叛,其实就是一次捞军功的好机会,所以太师推荐的两个监军人选全是自己的人。

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嗯……此二人确实是忠良之选。不过,其他爱卿有没有别的提议?”

昭武皇帝听完太师的建议,没有立刻拍板,这就很微妙。

“陛下,臣也有合适人选可举荐。”

太保独孤信及时地站了出来,然后报了两個自己的门生故吏给昭武皇帝。

皇帝依然未置可否。

接下来,九卿与武官们,分为了太师、太保两个阵营,各自都有举荐,并陈述着己方人选的优势。

一番讨论下来,皇帝仍然没有最终表态。

然后他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陆铭。

“陆卿,可有建言?”

“启禀陛下,此等军国大事,臣不敢妄议,太师、太保等各位大人所荐之人,皆为良选,臣无异议。”

他顿了顿,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臣以为,此次北域平叛,是个极好的军旅历练机会。陛下,何不考虑派遣一位皇子,前去磨砺一番?”

陆铭的话一出,昭武皇帝眼前一亮。

“嗯……好!陆卿之言,甚合朕意。”

看见皇帝这种反应,太师与太保心中同时感慨了一句:

原来如此,在这等着呢……

临近午时,小朝会终于结束。

最终的方案,就是在田毅的战略布置基础上,增加了皇长子楚沐辰、少宰司司丞吕墨作为监军御使,先由地方守备军构筑防线,等到入夏,再由田毅亲率御林圣甲协同岚州、幽州守备军一同剿灭叛军。

临渊阁作为总领情报协助,则需要全程监视秦王藩国属地,把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两位节度使和监军御使。

一众文武官员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神色、心思各异。

不过,要论谁的心里最苦,还得属少典司的司卿孔觉,作为掌管帝国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的负责人,他知道,国库里根本没有多少积蓄能支撑这场平叛战役。

如果这场仗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那么好不容易降下去的赋税,估计又要被拉高了。

他茫然地停下脚步,看着同僚们陆续从身边走过,目光中带着一些莫名的希冀。

但他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在过去的多年里,唯一能让他感到安心的人。

其实他的心里很清楚,今天那个人并没有来,今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见他。

“不行……得去一趟太傅府。”

思虑再三,他打定主意,离开了昭武宫。

…………

京都,外城,徐宅。

午饭过后,徐林从外面回到了家中。

“丛安,你回来了?”

父亲仍在太师府当值,迎接他的是母亲王氏。

“是啊,娘亲。”

“吃过了吗?那边有饭吃吗?”

“放心吧,娘,太傅府还能不管饭吗?”

自从前天徐林陪着姜太傅去奉天台面圣后,太傅就把徐林以幕僚的身份召入了太傅府中。

一方面,在京都,姜太傅还有足够的威望与人脉,能照拂一下徐林。

另一方面,徐林作为目前理论上唯一幸存的天碑学院学子,姜太傅也对他有所求。

徐林对于姜太傅的招揽,原则上自然是同意的,毕竟同出身于天碑学院的太傅也算他半个师长。

不过,他也跟姜太傅言明了,自己还有重要的事未完成,不日就会离开京都,只能暂时在太傅府挂个名。

“我去看看大哥。”

徐林辞过母亲,径直来到大哥徐清的房间。

徐清因为“奋不顾身阻挡逆贼强闯城门”而负伤,还因此受到了都尉司的嘉奖,并准许他这段时间都在家中养伤。

在外人看来,徐清可谓是“不惜性命,身负重伤”,但徐清心里清楚,自己不过是受了些筋骨伤。自己只是在父亲的出谋划策下,与南宫熙和金鹏一起在镇抚营军士面前演了一场戏。

虽说为了效果逼真,姜家的人至今仍是不知道这背后缘由的。

但即便如此,那天那位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姜家三小姐,也并没有对自己下死手。

“大哥,怎么样?好些了吗?”

徐林闯进徐清的房间,吓得正在看书的徐清一个激灵,慌忙往被窝里钻。

这是他这段时间都必须要保持的伪装,若是外人来探望,就需要装作重伤不能起床的虚弱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