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几乎不可能接受的迟滞。
陛下……您是不是有点太小看这帮反贼了,如果是当年的您……
杨怡想到这里,心中对未来的战事充满了忧虑。
“报!临渊阁传来前方最新情报。”
看着来人,杨怡放下了手中的信件。
“念。”
“正月初十,秦王叛军仍无动静,垂云城四门紧闭,不见任何人进出。”
念情报的来人,是杨怡的副将,五鹿城的守备军指挥使,葛忠。
他行伍出身,在岚州军中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一生经历大小战斗已经超过了百次,完全依靠着军功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葛忠年纪并不大,但头发花白,黝黑的脸上一道明显的伤疤,他是一个典型的北域粗壮汉子,体型高大健硕,说话中气十足。
杨怡听完临渊阁的情报,忧虑的表情稍稍松弛了一些。
“好,知道了。告诉临渊阁的赤星使,继续严密监视垂云城的一举一动。”
临渊阁仅剩的三名星使,如今也被陆铭全派了出来。赤星使来到了岚州节度使杨怡身边,绿星使则去了幽州节度使韩瑞身边。
他们主要的职责,便是带领影卫们监视敌军的动向,为平叛大军刺探各种情报。
“主帅大人,看样子,秦……反贼果然是打算龟缩不出,准备跟我们耗下去了。”
同在岚州地界,葛忠过去曾是秦王府的常客,并且秦王楚承绪十分欣赏他这个直率的性格,二人的交情也还算不错。
当初听到秦王谋反的消息,葛忠自是震惊万分,直到现在,他还是会下意识地尊称对方秦王。不过,即便私交再好,也不能与大是大非混作一谈。
如果两军对垒,军人的使命以及作为臣子的忠诚,可以让葛忠毫不犹豫地斩下秦王的头颅。
“我倒是希望他们能一直坚守不出才好……”
杨怡揉了揉自己的脑袋,垂云城没有动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时间,是自己这方的朋友。等京都的御林圣甲,带上护国玄甲赶到战场,有了这些精锐部队的加入,这场平叛才是真正有胜利的把握。
“对了,幽州那边怎么样了。”
杨怡又问。
“回大人,韩节度使那边,也已经率领五万守备军抵达指定地点了。距我军大营约五百里。”
“好,好。如此甚好……”
杨怡思考了一番,吩咐葛忠道:
“葛将军,再过几天,本帅要回五鹿城一趟。我不在营中的时候,你一定要监视好叛军动向,同时按照计划加紧修筑哨站与烽火台。”
“主帅大人……这种时候您为何要返回五鹿城?”
听到杨怡的话,葛忠大为疑惑。
大军刚刚抵达这片山地,正是应该迅速做出部署,抢占水源与高地,以便安营扎寨的黄金时期。主帅如果在此时返回后方,一旦发生什么紧急状况,三军无帅,葛忠又无法擅自做主,指挥必然陷入混乱,这简直是兵家大忌。
“伱看看这个。”
杨怡把桌上的信递给葛忠。
“这?简直胡闹!”
葛忠看完,一脸怒气,一掌把信重重地拍在了桌上。
信上说的是皇长子殿下即将驾临五鹿城的消息,上面还特别强调了,需要杨怡亲自迎接皇子的车驾。
杨怡一脸苦笑,朝他摆了摆手。
“不必动怒,你久在岚州,不明白京都的这些事。”
“大人?你真的打算去!?”
“没办法。我速去速回,争取不超过十五日。这段时间,你按照我们之前制定的计划行事。如有变化,立刻传信与我。”
“哎!”
葛忠无奈地叹了口气,恨恨地把拳头都捏紧了。
杨怡想了想,又吩咐道:
“葛将军,把营中的几位副将、偏将、参军都召集过来,趁我还在,我们把能做的部署先安排好,尽可能制定一些应变之策吧。”
“是!末将立刻去办。”
葛忠快步走出营帐,高声喊来传令官。
杨怡默默看向大帐里挂着的九州地图,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希望一切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