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卷入仕116章【微服下县】一(2 / 3)

如果不是安在涛拥有前世丰富的人生阅历,真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才一年不到的大学生,没准还真会被杜庚亲民的作风给“忽悠”了,但他前世也是官场上混过多年的人了,心里又怎能不知这是一种杜庚有意做出来的假象,哪里会有什么真感情的成分在内。

无论杜庚再怎么平易近人,他都是市委书记,一方大员,况且,他在厅级干部的位置上已经干了8年多,作为一个权势显赫的上位者,他心里的那种凌驾于草民之上的优越感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安在涛不可会像老赵那样昏了头。他在一旁悄然观察着,老赵跟杜庚之间应该是有一种旧情分在的,否则,他一个司机也绝不会跟杜庚这么“打成一片”。但说实话,以安在涛的经验来看,司机也好,秘书也罢,跟领导太“打成一片”了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

道理很简单,人的很多言行举止几乎是下意识的,平日里跟书记大人习惯开开玩笑,私底下倒是无所谓,毕竟有多年的老感情在;但往往是很多人都把握不住一个合适的尺度,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也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来,当着外人跟领导开玩笑。

领导当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还是会很不舒服。领导就是领导,司机就是司机,在私密的场合中,你或者可以跟领导一起光屁股洗澡,甚至一起**,但在官场上、在正式的场合中,你必须要恪守本分。否则,时间久了,领导跟身边人之间的那点所谓的亲密感情,与领导的权威形象比起来根本就一文不值。

所以,尽管老赵跟杜庚有说有笑,甚至还说起了一些黄色笑话,逗得杜庚哈哈大笑,差点没喷饭,但安在涛却以倾听为主,很少插嘴。在老赵心里,这是一种拘谨,但落在杜庚的眼里,这就是很沉稳的分寸感。

吃了饭当杜庚要去结账的时候,其实帐早就被安在涛结了。开玩笑,几十块钱的饭钱,还要市委书记去结账,杜庚当然不会在乎这几个钱,但这却事关着领导的面子,怎么能马虎?

杜庚瞪了安在涛一眼,“小安,谁让你结账的?来来,我说到做到,这一百块钱你拿上,你参加工作时间短,工资收入低……”

安在涛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杜书记,这么几十块的饭钱要真是让您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去结账,我们俩就该跳下这路边的水沟也没脸见人了。”

杜庚笑骂了一声,“你这个小安——算了,就是几十块钱嘛,也吃不穷你。说好了,下回还是我请哦。”

……

……

市里的工作组正在会同高览县的领导及有关部门无休止地开会,商讨救灾和善后事宜。从这种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机关拖拉扯皮的工作作风了,先是县上有关部门汇报,然后是县上领导汇报,然后是工作组的市里有关部门领导发言,最后才是副市长孙军胜做指示,这么一套程序下来,这场会议从早上9点开始开,一直到中午也没有结束。中间休息了两个小时,县上的领导陪着市里的领导吃了一顿酒,下午继续开。

这边开会的时候,杜庚他们三人已经赶到高览县马桥镇一处菜农倒塌了的大棚处。土路上非常泥泞不堪,杜庚下了车,让老赵将车开到路口等着,便带着安在涛踩着松软泥泞的田地向倒坍的蔬菜大棚处走去。

菜农一家人正在心急如焚的整修大棚,大棚坍塌已经压坏了很多蔬菜,如果再不将大棚修好,剩下的那些蔬菜都会在天寒地冻中被冻死。这全家人辛苦了好几个月的劳动成果,就全泡汤了。

这一片,全是一排排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放眼望去,出现了坍塌的蔬菜大棚比比皆是。每一个大棚跟前,都有几个忙碌的身影。菜农们早已自发地出动了,虽然镇里说县上市里都要组织统一救灾,还会有补偿款,但是天知道这种统一的救灾啥时候才能展开,但大棚里裸露在寒风中的蔬菜却等不得。

杜庚脚下一滑,他的黑色皮鞋全部陷进了泥巴里,安在涛赶紧扶了他一把,杜庚一边往外抽脚,一边苦笑道,“小安哪,可怜我这双鞋喽,早知道,该换上双鞋的。”

安在涛呵呵一笑,“杜书记,回去让嫂子给您用湿布子擦擦,泥巴就掉了。”

两人刚刚走到这座大棚跟前,杜庚正要跟忙碌干活的菜农问上几句,突然见地头那边开来一辆绿色的吉普车,从车上跳下一个乡镇干部模样的人,接着又从车上下来几个村干部。

这几个人站在地头上大声喊着,“你们都先把手里的活放放,市里领导还要看受灾的情况,你们先别干!等着市里组织的统一救灾!”

喊声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着,一抹乌云又渐渐漂浮了过来。北风呼啸,天气越加的寒冷。杜庚和安在涛站在一旁,这厢的一个菜农将手里的土坯放下,扫了那几个人一眼,口中嘟囔了一声,“还要等到啥时候,等你们组织好了,我们的菜早就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