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卷经营小镇220章【果然是有黑手】(2 / 3)

表面上看去,安在涛现在只有一个选择。保持沉默,按部就班地工作下去,让时间去消弭一切,时过境迁之后,矿难也好、瞒报和封口费也罢,都会成为过往云烟。

想必,张鹏远也不会因此丢掉市委书记的位子。

但。安在涛担心的是,这样的事情会让张鹏远在房山的政绩改良动作大幅减小甚至是直接消失。譬如他推动主导的资河生态农业开发区——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为了淡化对于自己的负面影响,他极有可能不肯再冒风险,资河生态农业开发区很容易就此不了了之。

而要真是如此,安在涛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留在市里做他的新闻办主任了。虽然在仕途本身来说,副县级的新闻办主任也未必就不好,但安在涛却不愿意半途而废——他在资河镇经营了这么久,为此甚至不惜跟孙谷“正面交锋”,如果就这么放弃,也太可惜了。

他不愿意。

但他不愿意又能如何?

怎么补救?

……

……

张鹏远神色阴沉地坐在办公室里,张胜利坐在沙发上,两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欧阳阙如无奈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滨海市媒体带有针对性地渲染性报道,房山市委宣传部先后好几次跟滨海市委宣传部沟通,但都没有结果,那边,人家根本就不买账,反而打出了新闻自由、主管部门不能插手太深的正义大旗。

张鹏远摆了摆手,沉声道,“欧阳部长,你先回去吧,我明白了。”

欧阳阙如叹了口气。郁闷地扭头离去。

张鹏远望着欧阳阙如离去的背影,旋即又跟张胜利对视了一眼,各自从对方眼神中发现了某种复杂的无奈和无力。

到现在,如果张鹏远还意识不到这其中的某些“黑影”,他就不是张鹏远了。张胜利长叹一声,“张书记,我就先回去了,估计,这事儿也就这样了,只能静观其变——希望时间能淡化一切吧。”

张鹏远黯然点了点头。

张胜利走后,张鹏远慢慢抓起电话打给了安在涛的办公室。见良久电话没人接,就皱了皱眉,又拨通了新闻办大办公室的电话。

接电话的正好是彭军,“哪位?”

“我是张鹏远,小安同志上哪里去了?”

听见电话里传来市委书记张鹏远阴沉的声音,彭军赶紧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恭敬地小声道,“张书记,安主任去燕京了……”

“京里?他去京里做什么?”张鹏远吃了一惊,沉声道。

“对不起,张书记,我也不太清楚。”彭军小心翼翼地回道。

电话里沉默了一阵,旋即传来嘟嘟嘟的忙音。

====================================

张鹏远给安在涛打了手机,却是关机。而这个时候,安在涛正在飞往燕京的飞机上。

他坐在机舱里,目光始终都落在手里张开着的一份杂志上,眼神专注,姿势凝滞,半个多小时了都没有动弹。以至于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大学生模样的清秀女子有些好奇地时不时歪头打量着他。

这是一份今年10月号的《华夏新闻周刊》,是国内顶尖的新闻专业杂志,也是官方中央新闻通讯社主办的刊物。

安在涛看的那两个页码是一篇深度重磅报道,报道的标题叫《假记者的煤矿淘金路》

……

“记者”可以敲诈一个煤矿,也能敲诈一片煤矿;“记者”既可以敲竹杠,也能当保护伞,连一些矿主都变成了 “记者”;有些村子,“记者”多得成了产业,被称为“记者村”……

近年来,假冒记者明目张胆地进行非法敛财和敲诈勒索的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媒体对假记者的报道屡见不鲜:宁东一农民冒充某杂志记者行骗被判刑2年;前不久,5名自称为“国务院内参”的假记者,在西山省某县某煤矿行骗时被刑拘……甚至在一些地方,假记者行为异常猖獗,已经渐成社会公害———仅西山省近两年就取缔非法期刊社、工作站、记者站21个,移交和警方抓获的假记者17人.

……

正是这篇报道引起了安在涛强烈的兴趣,通过刘彦的联系,他在电话里跟《华夏新闻周刊》的一个执行主编通了个电话,对方对他提供的信息和材料非常感兴趣。

而正好昨晚安在涛接到了夏晓雪的电话。说是安夏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要在燕京参加一个由外经贸部和信息产业部主办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博览会”,要他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一看,顺便也去参观一下安夏公司在国内的子公司。用夏晓雪的话来说,“老公,这可是我们自家的公司,你还能一点也不管?”

由此,安在涛就决定进京一趟。下午4点,达到燕京。刚出了机场,就接到了夏晓雪的电话。

“老公,到燕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