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瞥了王超一眼,随后淡淡的说道:“我在等。”
“等?”王超一愣。
“浩哥,你在等什么!?”
“我在等刘晖主动出现。”
徐浩象征意味的解释了一句。
“现在想想看,刘晖确实是满足凶手条件的最佳人选。”
“可惜,之前他主动暴露在警方面前,让我们一叶障目,没有将他联想起来。”
“吴宇恒这个作家,曾给凶手到过茶,这代表凶手与他的阶级相同,且会让他尊敬起来。”
“这个确实,但.”
“我遗漏了一个点。”
徐浩面无表情的说道,说出的话让周围人一愣。
遗漏了个点?
该推理的不都推理出来了吗!?
“吴宇恒是怎么知道凶手的身份阶级的!?”
恍然间,这句话从徐浩的口中说出,宛若炸雷一般在众人脑海中响起。
“如果吴宇恒与凶手不认识,那凶手就算主动表露身份,那吴宇恒也会存疑。”
面对一个信息,人的第一反应是质疑!
举个例子,你在大街上闲逛,一个男人突然走到你面前,说他是自由国安插在炎黄国的碟子,但早已心生反意,现在又生病,急需五万块钱治病,只要你给他五万,他立马将自由国的情报提供给炎黄国,当场叛变!
但这句话你会信?
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真的假的’。
只有对方给出实证后才能验证身份。
但即使验证了身份,那也会露出‘疑惑’。
对对方为什么找上自己而疑惑。
“正常人肯定是说出自己的理由,但凶手没有理由,他的理由只是来讨论,来吹‘彩虹屁’,但谁会这么说呢?”
“所以,凶手给不出这个答案,若是给不出,那便会让受害者生出警惕之心,就算后续吹出彩虹屁,也不会完全代入进去。”
徐浩继续开口说着,将之前所忽略的地方再次剖析出来、
“所以,吴宇恒必然是知道凶手的身份的!”
“他第一时间知道对方的身份,所以才会尊敬,然后倒茶。”
“而不需要提醒便知道身份,自然是他与受害者认识。”
“不,不一定是认识,换句话来说,就是他知道!”
“但他是怎么知道一个‘陌生人’的?”
说到这,徐浩叹了口气。
这个答案他和王超之前说过,但现在回看,他竟然没将说出的东西与这联系起来。
若是当初便联系起来,也没了现在这么多的事
“阶级的圈子!”
“超子,你之前也回答过,你现在是警察,认识的自然是警察,而你主动去记住的人,也必然是在这个圈子中,比你更厉害的人,或者是和你差不多的人。”
“吴宇恒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圈子是什么?”
“首先,他视金钱如粪土,那便不会是商人一类,他又自认清高,性子顽固,文学圈的作家自然也不会看得上他。”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在文学圈中,除了作家就是编辑!”
徐浩肯定的说道,“只有编辑,才会让他下意识尊敬!”
刘晖当初在他年少时便认可了对方,且还主动让对方的文章登上那时所有文人都想登上的报纸!
就算他们两人没说过话,但这份恩情也会被记在心中。
所以,凶手在见到吴宇恒的时候,甚至不用说些什么,直接说自己是当初报社的主编,叫刘晖.
那吴宇恒在先入为主的感情中,必然是会激动的。
之后,便会尊敬。
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中,之后的谈话将会变得异常顺利。
“那刘晖为什么要杀他啊?”
王超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这件事,“他不是很欣赏吴宇恒吗?”
徐浩摆了摆手,“谁知道呢?”
“超子,你最好不要试着去搞懂一个搞文学的人的脑回路。”
当一个人开始追求艺术,开始只求那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时.
那么,便意味着不会有多少人能搞得懂他的思维。
为什么?
因为艺术是小众的。
若是被大众人所熟知,那艺术便不再是艺术。
“那这和第七位受害者有什么关系?”
王超想了想,又将话题扯回来。
第七位受害者,是警局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按照所谓的隔三天杀一人的规律,受害者今天便会出现!
警方在面对歹徒时,永远都是将市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若是在抓凶手和保护人质安全的选择上,至少徐浩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保护受害者。
凶手跑了还可以再抓。
但受害者若是死了,那可不会和游戏一样,还有复活!
“第七位受害者是死不了的。”
徐浩摆摆手,示意对方不用担心这个。
“这个你不用担心。”
“我不说,也是想调动一下警局的积极性,至于是什么理由,你就别问了。“
“浩哥,说说呗,我真想知道!”
王超满脸的诚恳,他打小好奇心就重。
徐浩沉思片刻,也不在吊王超的期待感。
“超子,你知道人的意识是如何蜕变的吗?”
人的意识蜕变?
这个过程将会不知不觉间,不会有任何人察觉到,它不像蛇这种动物,每次都要蜕皮才能长大。
至于什么叫意识蜕变
“你出生时的思维,与现在的思维对比,如何?”
恍惚间,徐浩没等王超想明白,他又开口说话。
出生时的思维对比现在?
王超一愣,但紧接着便瞳孔一缩。
是啊,思维摸不着,也看不见,但却在每时每刻都往成熟的方向变去!
这个变化的过程,没人能看得到!
如果说是身体器官成熟与否占比较大。
那也可以换一个对比。
十八岁,对比四十岁!
两者间的思维,在同一个人的基础上,是否会有差异?
有!
差异会很大!
在四十岁的自己面前,十八岁不管做什么,都会感到幼稚且可爱。
为什么?
明明身体都相当,明明器官成熟,大脑一样的构造,明明四十岁的身份可能都累垮了,没有十八岁朝气蓬勃,但为何思维就会差距那么多!?
“因为阅历!”
“也就是你的潜意识收集的信息数量。”
徐浩再次开口,顺便看了眼面前忙的不可开交的赵谦和李响。
“十八岁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摸索于‘未知’所说的一切大话,都是基于‘已知’。”
“而四十岁!”
“十八岁的‘未知’是他们的已知,十八岁的‘已知’,只不过是他们‘已知’的一小部分。”
“举个信息影响思维的例子。”
看着王超迷茫的眼神,徐浩摇摇头,想了想再次开口道:
“你十岁的时候,你听到一起灭门惨案,那时候你会害怕凶手,觉得凶手真坏。”
“但是二十的时候,知道了这起灭门惨案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受害者母女共同欺骗一个老实人的彩礼钱,并且将这老实人一辈子的财产全部卷走还要离婚,你这时的情绪便会有所变化,变成受害者该死,但凶手偏激了,应该让对方生不如死。”
“但当你五十岁,体验过了岁月磋磨,知道了攒钱的不易,体验过了社会的毒打,你在看这起案子,你就是另一个心情了,你会做出评价?不,那时候的你只会心情复杂,什么都说不出!”
“这就是信息量影响思维的本质!”
“阅历是需要时间进行增加的!”
徐浩一字一句的说道,王超听着听着,眉头皱的越来越深。
这就相当于,潜意识收录了信息后。
归纳总结出了对某件事的经验,随后这件事融合到思维中。
比如你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三次,那么信息收录后,便会让思维知道这里有个深坑,会选择绕道而走。
之后你绕道走完后,看着在这个坑摔倒两次的年轻人,便会基于自己绕道而走没有摔倒的基础上,看着坑里的人便会产生一种优越感。
“而这个时间,一般是”
徐浩一顿,随后再次开口,“三年!”
人的思维三年一个大变化。
最直观的就是用初中思维对比高中思维,用高中思维对比大学,用大学对比毕业,以及刚毕业对比进入社会三年的社畜。
每一年的提升都不多,但每当用三年进行对比的时候,那便会明显的很多!
“警方给的压力让他等不了三年。”
“所以,这个时间缩短再缩短,便是三天。”
“三天的时间,也足够他消化完一个人一小时的话。”
“至于为什么去杀了对方.”
“这就要等结案后,去问凶手本身了。”
“而受害者的人选.你去看看报纸。”
徐浩看着王超,指了指旁边的报纸。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按照三年的期限来筛选。”
“从第一个受害者开始,三年后,在这个专栏上,便是第二位受害者,再经过三年,便是第三位受害者。”
“如此,你可以去推理出第七位受害者是谁。”
七位受害者,若是用三年一个来推.
二十一年!
至少二十一年!
听到这,王超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走到报纸跟前,重新整理信息。
徐浩看着对方的动作,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他看了眼时间。
下午三点半。
这个时间点很巧妙。
“快了快了。”徐浩呢喃道。
而就在他刚开口的那一刻,办公室所有人猛地一顿,随后全都聚集起来。
“什么!?”
“你说什么!?”
只见赵谦手中握着一个从警员接来的电话,表情睚眦欲裂,很是狰狞。
周围还有一堆的警察围着,脸色也是阴沉的难看,仿佛能渗出水。
“警官,没听清吗?”
一道爽朗的声音从手机另一端传来。
“我是刘晖,现在在向春华市刑侦支队进行通话,现在是不是很清楚?”
“刘晖!?”
赵谦从牙缝中挤出这句话。
“你还敢打电话!我劝你快点来自.”
他话还没说完,刘晖的声音又传来了。
“警官,我手里现在有一名人质,这名人质我想你们会非常感兴趣,他姓沈,叫沈敏。”
“哦,对了,在提醒一句,她好像很喜欢某位姓王的警官。”
“好了好了,别的话不说了,我给你们打电话不是扯淡的。”
“我有些话需要和你们其中一个人说一下。”
“那么现在,请将手机交给”
说着,明显的感受到对方一顿。
在办公室鸦雀无声的时候,在所有人全都沉默,仿佛时间凝固的时候,他那含笑的声音再次响起。
“徐浩。”
“徐警官,”
兄弟给一张月票吧,孩子饿死了QAQ
就一张也行啊QAQ
一天更新万字,都开始内卷了,累死了,给一张月票犒劳犒劳呗QAQ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