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13章 赵诚安(1 / 3)

9点12分,秦淮左手端着盘子,右手拿着筷子,盘子里是18个小巧精致,冒着热气,皮薄剔透,每一个褶都恰到好处,完美得像是从有强迫症的画师的画里走出来的灌汤小笼包。

这18个小笼包符合每一个人对完美小笼包的幻想。

晶莹剔透,但不完全剔透,皮很薄,薄得不需要打强光,在自然光下都能感觉光即将穿透小笼包的皮,让人看到里面的汤汁和肉馅。

造型非常精美,每一个褶都像是精心设计好的,整个包子的流线非常舒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不规则但是同时又非常完美的三角,让人光看造型就能想象这个包子里到底盛了多少汤汁。一口咬下,那温热、鲜美,可能还会隐隐带一点点甜味的充满肉香的汤汁涌进嘴里的那一刻,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而想象和实际完美相符。

秦淮吃灌汤小笼包有两种吃法。

普通吃法是直接蘸醋,用筷子轻轻夹起小笼包往醋碟里滚上一圈,让包子皮蘸上醋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一整个小笼包全部塞进嘴里,大嚼特嚼。

这是秦淮最常用的吃法。

第2种吃法是秦淮和秦落学的,落落是一个吃包子非常喜欢蘸醋的人,不光吃小笼包要蘸醋,就连吃普通的大肉包、萝卜丝包、豆角包也要蘸醋,而且不是轻轻蘸一点。

秦落最喜欢的大肉包吃法就是先倒小半碗醋把包子掰开,把被肉汁和油浸透的那边的包子皮狠狠往醋里一摁,直接让包子皮染上醋的黑色,然后在就着肉馅一口包下。

用秦落的说法,这种吃法是越油的包子越好吃。秦落吃秦从文做的包子时非常喜欢用这种吃法,因为秦从文技术不太好,经常会把肉包做得过油,而秦淮的包子不是很适用于这种极端吃法。

包子皮浸满太多醋,会让人只吃到醋味吃不到包子味,秦淮吃包子是需要吃到一点本味的,不能让醋喧宾夺主。

在这样的极端吃法下,秦淮衍生出了小笼包的吃法,吃小笼包的时候先咬一小口把顶端咬破,然后往小笼包里倒醋,一口吞下。

具体倒多少醋,是灌满还是浅尝辄止,这取决于吃小笼包的人对醋的喜爱程度和手有没有抖。

最开始秦淮对秦落这种极端吃法是非常敬而远之的,直到有一次秦淮在秦落的强烈邀请下尝试了一次之后,发现这种吃法也有可取之处。

尤其是在吃汤汁非常鲜美的小笼包的时候,往里面浅浅倒一点醋吃起来的体验会比直接蘸醋好很多。

对此,秦落还总结过,蘸醋是外敷,倒醋是内用,外敷+内用疗效才好。

秦淮选择了外敷+内用。

他人站在厨艺台边上,两个手都拿了东西盘子里也放不下装醋的小碟。

不过没关系,这些东西可以放在厨艺台的边角。

厨艺台的边角也不止放了盛醋的小碟,还有一小壶细口的方便往小笼包里倒醋的醋,一杯温度适宜的热茶,和一碗热气腾腾,最适合在早上吃的12扣鸡汤面。

鸡汤面是华师傅硬塞给秦淮的,用华师傅的话来说,昨天他尝了秦淮的手艺,今天也该轮到秦淮尝他的手艺了。

厨艺台的边角可以说是放满了秦淮的东西,而这个厨艺台是属于苏乾的。

苏乾正在周师傅的注视下兢兢业业地揉面,丝毫不敢懈怠,和在云中食堂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苏乾在云中食堂时是副领队,是整个队伍的主心骨,做任何事情都是游刃有余,包括平时做点心。但是在这里,苏乾是周师傅板上钉钉的关门弟子。

说是板上钉钉,实际就是目前依旧不是亲传弟子,所以他还是知味居里压力最大,最卷的学徒。

苏乾附近的几个厨艺台属于他的未来师兄,也就是周师傅名下的三位亲传弟子。

这三位亲传弟子秦淮在端着小笼包吃的时候周师傅就已经向他介绍过了,三个人从外表到性格都非常有特点。

周师傅的大弟子叫王嘉一,年纪比黄嘉还要大几岁,女儿马上都要上初中了。王嘉一既是周师傅的亲传弟子,同时也是知味居的大师傅,各种待遇和大师傅几乎相差无疑,而且他自己本身也有两个徒弟。

论厨艺水平,王嘉一本身已经非常成熟,距离周师傅心目中的出师,也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厨艺风格只有一步之遥。

在天赋方面,王嘉一属于天赋中上,但本人极其努力的周师傅喜欢的类型,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更像是高配版的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