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上月球开采氦三(2 / 3)

而这也是正在研发中的下一代,即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性能指标。

因此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对这一类型的人工智能模型上的技术积累以及经验还是非常充沛的,他们有信心搞定可控核聚变上使用的等离子体的预测,控制模型。

之前的研发里,就已经把预测时间做到了提前三百毫秒,他们还会持续进行研发,整体进一步提升预测时间以及控制效率。

所以整个星海可控核聚变科研实验堆计划里,仙女山控股的材料研究院、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才是核心的关键研发机构,其他的都是打下手,进行配合的研发的。

徐申学从星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回来后,心情很不错……哪怕是在半个月之前,他都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快就能够看到可控核聚变的曙光。

毕竟可控核聚变这东西,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喊了,十年又十年,以至于很多人都说,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突破,永远都在下一个十年!

而自己手底下的公司,瞎折腾,一开始也没有想着搞什么可控核聚变,但是随着大量的材料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后,莫名其妙的就发现自己手底下的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一些成果,已经足以满足可控核聚变的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需求了。

搞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可控核聚变,这暂时还不太行,但是搞个科研实验堆的话,那么问题就不大了。

而在徐申学看来,如果能够把科研实验堆给弄出来,证明了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实验堆的未来潜力,那么距离大规模应用也就不远了。

自己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看到可控核聚变发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发电后,电价就会变得便宜了。

这两者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电价的成本,是由发电和输电两部分组成的,发电的成本其实很低,比如水电站发电站的电输入电网的价格,其实也很便宜,贵的几毛钱,便宜的时候甚至只要几分钱。

电价的成本大头,其实在输电这一块上……输电网的建设以及维护是比较花钱的,此外还要考虑到人比较少的偏僻地区的输电要求。

不能只能赚钱的城市以及工业区里供电,然后对农村偏僻落后地区的居民用电需求不管不问啊。

这两者的成本加起来,再加上部分的税费和利润,才是用电的价格。

考虑到输电成本,哪怕是发电端里的发电成本是零,但是这些成本是零的电输送到用电端,那么依旧会面临着好几毛的成本……所以可控核聚变时代免费用电是不可能的。

再者,可控核聚变其实现在来看,也挺贵的,可谈不上便宜……徐申学搞个科研实验堆都打算投下去上千亿。

未来要搞商业发电堆的话,一座核聚变发电厂估计也是几百亿上千亿的……这都是发电成本。

最后,可控核聚变的日常运营发电成本,其实也不低,主要是燃料贵,目前的技术路线用的是氘氚混合物,这里头的氘不值钱,地球非常多,但是里头的‘氚’非常稀缺并且难以提炼了。

这导致氚的价格极为昂贵,目前大概每克是三万美元左右!

注意,这重量单位用的是‘克’!

每公斤氘氚混合物的成本就得一亿多元,之前国内外的核聚变装置,大概能够利用这一公斤的燃料发电几千万度电,按照一度电一块钱卖的话,都还得倒贴!

所以哪怕是不考虑核聚变设施的建设以及运营成本等,之前的核聚变技术方案也不靠谱,因为发电成本太贵了。

星海能源科技的可控核聚变计划,则是准备使用更先进的TP85材料作为第一壁材料,能够大幅度提升能量收集,能够发出来更多的电。

不过即便如此,星海能源科技的可控核聚变最后发电的成本,也不会太低……更别说做到免费了。

对于这个问题,徐申学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既然核聚变燃料里的氚价格昂贵,那么就换一种燃料嘛,比如氦三!

地球上虽然没多少氦三,但是月球上的氦三可多了去,我们用这东西发电嘛!

至于说怎么从月球上开采并运回来,这一点你们就不用多操心了。

虽然现在技术还差了点,但是如果真的要用到氦三,并且有巨大的需求的话,那么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南门航天将会非常乐意凑集大量资金开启月球工厂计划,跑月球上搞个氦三开采工厂。

同时智云集团以及威酷实业方面也能够提供各类太空机器人等高度智能化的开采设备。

只要你们把利用氦三的技术搞利索了,有这个需求了,这些问题都不会是问题!

关键在于商业需求!

一群人听到这话,认真琢磨了一下后,发现还真的挺靠谱的,氦三作为主燃烧的核聚变实验堆技术上不是什么问题。

而月球开采氦三,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夸张,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毕竟南门航天的技术还是很不错的。

在机器人领域里,智云集团也是足够牛逼,现在的空间站上都有智云集团旗下的太空机器人服役,用于日常维护等各种任务呢……这太空机器人既然能够在空间站上,在月球上用自然也没什么问题。

既然技术大方向问题不大,那么用氦三作为核聚变燃料似乎也就没啥大问题了。

随后徐申学也吩咐了南门航天那边,要加快超重型火箭以及太空飞船的研发了,然后准备搞一个月球实验基地出来……为未来开采氦三进行准备。

同时也让智云集团和威酷实业那边,加快各类太空机器人的研发,尤其是要研发一套可以在月球环境下自动开采氦三的无人开采设备!

跑到月球那地方去搞开开采,自然不可能去搞什么常规的开采手段的,得大规模上专业的机器人,而且这这种机器人还要具备防辐射,高度智能化等手段。

徐申学把相关的计划吩咐下去后,也期待着未来数年后,可控核聚变搞出来后,能够用上月球上的氦三作为主燃料,这样可控核聚变才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再往后,还可以期待可控核聚变小型化,然后把核聚变搬到飞船上,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星际航行就能初步实现了……让人类迈出走向星空的第一步!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第一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但是再怎么样也能够开个头啊,这开头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多了。